攝影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教科書上傳統的攝影基礎理論對攝影的定義是:攝影是使用專門設備對實物進行其影像記錄的過程,是一門真實記錄現實的藝術。也就是說紀實性和真實性是攝影的本質。但是有一天你會突然意識到,攝影藝術更為核心的真諦其實并不是僅僅復制和紀錄現實,反而恰恰是改變和創造我們眼中的現實。當你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你才是小學畢業了。攝影師應該具備哪些素養?“書到用時方恨少,撿到籃里都是菜。”所以說,素養多多益善。這里別的不說,只談繪畫的修養,這是最最基礎的,也是攝影師能否成為研究生的必要素養。你不一定會畫畫,但一定要懂得繪畫原理,比如素描的影調原理和色彩的冷暖關系原理。
當然,如果不經過繪畫的實踐,你是不會對這些原理有深層的體會和感悟。如果你對這些影像原理的理解不深,你就基本上不可能達到一個至高的攝影水平。看過很多攝影的分析,但都不如這篇透徹、實用。1978年六位考入北電的西安同學,左起:王小列、智磊、張藝謀、侯詠、顧長衛、趙非。光色應用是四大攝影造型手段之一:我們先畫出一個框架,弄清光色應用在攝影造型中所處的位置。教科書將攝影造型手段分成四大類,而劃分的方法有兩種:1,構圖、光線、色彩、運動;2,構圖、光學、光色、運動。第一種方法是傳統的分類,我們讀書時就這樣學的。第二種方法認為光和色是一種無法分割的手段而將光和色合而為一。另外增加了光學。光學主要指攝影的成像元件,也就是屬于實體工具的鏡頭、濾色鏡等。同時也是指在攝影創作中使用這些光學工具的方式方法。
其實,造型手段就是指方法和技巧組成的技藝總和而并非實體工具。因此第二種劃分中的光學造型手段,不包括定義為實體工具的光學部分,只指向非實體的方法、技巧所構成的手段。這樣的分類似乎不夠嚴謹。另外就光色一體的概念而言,雖說有光才有色,有色必有光,光色是不可分離的。但在教學上還是將光線和色彩分別分析和講授才更加方便,才更有利于理解。因此,我們可以暫且折中地劃分為五大攝影造型手段光學、光線、色彩、構圖、運動。我們在此所談的“光色應用”就是其中的“色彩”范疇。看過很多攝影的分析,但都不如這篇透徹、實用。
三、攝影光色應用中,應該改變和拋棄的常規概念和習慣用法:1、白平衡。白平衡是光色造型的基礎概念,是攝影光色控制的前提。它是針對技術基準控制方面的概念。例如光學鏡頭色差和感光元件的感光度、顯色性等等,都是為攝影師提供的攝影工具所必須制定的技術標準。就像我們要為地球制定海拔高度和格林威治時間以及攝氏0度一樣。但在進行創作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把它忘掉。為什么?現實中不存在純白的色光和純白的物體,畫面中也不存在純白的顏色。“標準白色”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即使這個相對的白色概念有具體的控制方法,攝影師在進行創作時也不要將它作為色彩運用的標準。因為攝影師運用色彩造型就像用不同溫度的水來營造不同感受一樣,而不能將現實中不同溫度的水都控制在0度左右。再用繪畫來舉例:梵高并不是用純粹的藍色畫出天空的顏色,而是用其它不同的顏色畫出藍色的感覺。同樣,攝影師的創作并不只是為了還原物體和環境原有的色彩,而往往要通過改變原有的色彩來表達攝影師各種不同的色彩感受。
以前膠片時代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概念就是“色彩還原”,是指彩色膠片在生產、拍攝和洗印加工過程中,其色彩與原景物色彩的一致性標準。它是膠片研發、生產廠家和洗印廠專門為控制膠片感色性而設定的專業技術概念。也是與現在“白平衡”相類似的概念,應該在攝影創作中忘掉的。設想,如果攝影師們在每個畫面中都嚴格地還原了物體的“原本色彩”,所有的白色都一律控制成“標準白色”(如果物體的“原本色彩”和“標準白色”能夠真正確定的話),那豈不是自動放棄了攝影創作的色彩表現手段。真正成為“一張白紙”(調白平衡)走遍天下了。
CTO、CTB和色溫概念,CTO、CTB這兩個系列的色紙是我們以往最常用的,也是可以走遍天下打通關的。其實它們并不是調整光線色彩這一概念的色紙,而是膠片時代為了燈光型和日光型相互轉換而出現的,也就是說它是專門用于色溫調節而設計生產的。英文Color Temperature Orange、Color Temperature Blue就說明了它們的原始功用。色溫的概念和白平衡一樣,也是一個技術標準,用于表示光源顏色的物理量。從色彩的角度來說,色溫的高低僅僅包含了暖黃色域和冷藍色域,而綠色、紫色、紅色等色彩卻很難用色溫的數據來準確表示。
所以,我們在運用色彩進行創作時,要丟棄色溫的概念,將所有顏色的色紙都當作繪畫調色板上的顏料看待。雖然CTO和CTB都有不同深淺的型號(全、1/2、1/4、1/8),它們所矯正的色溫數據均有所不同,但是它們的差異并不改變光的色相。而調色板上的顏料則是具有不同色相的。我們要使用具有不同色相、明度和飽和度的色光來完成攝影光色的創作,這也是攝影“用光作畫”的意義所在。“用光作畫”不僅僅是指光影。比如我們需要使用偏綠的黃光或偏紫的藍光這種微妙的色光造型的時候,CTO、CTB以及色溫的概念就根本幫不了你。它們只能作為色彩繽紛的調色板上的個別顏料偶爾被使用,而不能讓調色板上只有CTO和CTB這兩種顏料。
我們仔細想一想,全世界有太多太多的影片其實就是只用了CTO和CTB這兩種色紙拍攝完成的。對于電影的色彩這應該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而更恐怖的是我們還有很多攝影師、燈光師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繼續只扛著這兩卷色紙闖天下。看過很多攝影的分析,但都不如這篇透徹、實用3、色溫平衡、統一色溫的概念類似上面所說的另外一種習慣性做法也是相當可怕的,就是將一個場景中的所有光源統一成一個色溫數據進行拍攝,這種做法相當普遍。以前很多技術控的攝影師和燈光師嚴格地檢查每個燈泡發光的色溫數據,努力將其統一在一個數值上。這個行為應該是燈泡制造廠進行的產品質量檢驗環節,而不是攝影師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