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知識 》電影臺詞的情感調色師
臺詞是電影里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是角色表達情感的重要輸出,每句臺詞都是濃縮的情緒,它也非常精準,承擔著一定的功能性。臺詞替換,技術原因、還有些不太好明說的原因,讓很多電影都產生了后期配音這一環,特別是商業片,不管是找回演員還是找配音演員都是要重新配一遍的,臺詞被二次創作后再演繹出來,整個片子的面貌都會很不一樣,有機會去看看粗剪版,比對一下沒有配音的片子就能發現差距。
現在的電影配音和傳統的譯制片配音不太一樣。以前,讓大家聽明白劇情,鏟除語言的隔閡是譯制片的第一要義,現在的配音更多是一種表演,只不過一個在臺前,一個在幕后。后期配音一般在初剪階段進入,完成整部電影的配音需要一個多月,場面大一點要兩個多月,配音導演要迅速抓住導演想要的效果,還要發現問題,哪一個角色沒有達到這個效果,為什么?幫演員完成表演的一部分,幫導演分擔和給出建議,引導配音演員完成表演,這是配音導演的職責。
配音導演需要有深刻的理解每一個角色,唯一不同的是,這個時間會很短。除了了解角色外,那個“半成品”的角色也要深入觀察,才能將配音完美貼合上去。配音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好比幫別人改劇本,想要成為專業的配音演員,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哪怕是一個有配音天賦的人,距離成為合格的配音演員還有三、四年的時間需要磨練。
《澳門風云3》里那個女機器人的是王天嬌配的,機器人算是一個動畫形象,應該怎樣表達?什么方式?王天嬌也琢磨了一番,最后出來的效果導演很認同,覺得這個風格很好,既不是臺灣風格,不是香港風格,也不是日本風格,王天嬌的粵語不是很好,粵語版是副導演一句一句教的。
配音導演要把控整體的臺詞,也要細摳每一個角色,甚至是淹沒在群雜里面的一句話,也要去琢磨,這樣才能搭建起情感關系,推動劇情往下發展。王天嬌的履歷里已經有超過40部電影了,其中很多都是長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