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知識 》藝術影院推廣難題
在大洋彼岸,藝術影院則已經作為一個完善的環節存在于電影工業的整體鏈條中,并已經培養出了一批成熟的觀眾群。根據媒體之前的統計,美國現有約1000塊屏幕主力放映藝術電影,二戰后至今,美國的藝術電影培養了一批固定的觀眾,院線經營的種類也分為依托學術機構、自主經營和藝術院線三類。然而比起主流的商業電影,無論以何種維度比較,藝術電影的票房弱勢都是不言而喻的。美國的藝術影院也同樣面臨著經營和推廣的難題,美國藝術影院的經營者在日常是如何克服這些問題的呢?日前,美國獨立藝術影院麥迪遜藝術影院(Madison Art Cinemas)的經營者阿諾德·格里克(Arnold Gorlick)就從幾個方面,分享了這家位于康涅狄格州藝術影院的生意經。
對于排片,影院的經營者阿諾德有時也有自己的堅持,當他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看到《月光男孩》時,他曾經懷疑99%的白人觀眾會不喜歡這部電影,“但后來我意識到——這就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放最棒的電影,至于在票房上的挑戰可以用營銷策略去應對。”麥迪遜藝術影院是一家自主經營的影院,影院的前身建于1912年,最初是一座劇場,后幾經易主,1999年,當前的麥迪遜藝術影院最終開張。在麥迪遜影院2016年最賣座的影片名單中,《雄獅》、《海邊的曼切斯特》、《愛樂之城》這樣響當當的名字赫然在列。“作為一家藝術影院,我們不應該只按影片的名字排片,而應該像策展一樣精心安排。”阿諾德說道,“有時我們會故意去不排那些被稱作‘主流電影’并具有票房回報的影片,這樣當然會導致短期的票房損失,但顧客對于我們的信任,也是因此而生。”在剛剛結束的北影節某論壇上,與會嘉賓總結出中國藝術電影的一個怪圈,即“作品上映—展開討論—呼吁扶持藝術電影—影片下線—熱情冷卻—呼聲停止”。中國目前愿意走進藝術影院欣賞電影的觀眾并不多,而這使得藝術影院面向的永遠只是有限的影迷。
在影片的篩選上,影院堅持使用那些具有優秀藝術品質的電影,并且會針對電影院的觀眾人群安排特殊的符合當地觀眾審美的影片。“我們既會放那些在地區內大規模上映的電影,也會特意播放一些針對40歲以上女性的影片,因為我們在內容上的講究,影院在州內影院中盈利非常可觀,我們今年還想試試《隱藏人物》(Hidden Figures)這部電影,但很可惜,我們沒有檔期來排這部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