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與科技的發展正在不斷地改變著消費者對信息的觸媒習慣、對品牌的審美標準、購買決策的路徑。而這一變化對消費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面對當今市場的瞬息萬變,我們如何合理去運用傳統媒體和社會化新媒體?如何最大效益化的實現傳播的實效性?國際艾菲?大中華區(GreaterChinaEffie)執行主席賈麗軍,他提出了現代社會化媒體時代的4C理論,分別從Content(溝通內容)、Conduit(傳播渠道)、Consumption(消費行為)、Convergence(跨界融合)四個方面來闡述。溝通內容:無論是創意內容還是社會化話題營銷,傳播的核心永遠是內容。新的形式是從內容創意到內容管理。社會化媒體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內容分享,所謂社會化媒體傳播,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制造讓用戶分享和傳播的內容。分享分為兩種情況: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最終內容必須得打動人。傳播渠道:隨著傳播技術的多元化和創新性,我們需要更加重視新的傳播渠道的學習和創新應用。比如品牌傳播已經從空間的360度到時間的Real-Time。
這其實是可口可樂北美營銷總監的一個演講主題,也是今年我受戛納創意節主席TerrySavage的邀請,以《創意經濟》雜志主編及大中華區艾菲獎執行主席的嘉賓身份,對整個戛納創意節進行專業報道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場演講。她講述的工作流程以及廣告主從Socialmedia中獲取信息后的反饋效率、方式讓我不禁叫贊甚至會有很直觀的感受:廣告主已經在SocialMedia,人人自媒體的營銷環境下,很快的適應并開始運用這種信息來進行傳播,媒體本身也在快速的變革無論是內容還是傳遞方式,而這個過程中,好像代理公司的速度卻整體落后了。消費行為:基于大數據消費行為的洞察和分析,不僅僅聚焦于品牌與產品的消費行為,還包括消費者的媒體消費行為。大數據背后依舊是人性的洞察,愛與善心則是創造品牌感動永恒的人性主題。如戛納眾多案例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其實是一個PR的獲獎案例《TheStreetStore》。公益組織捐贈衣物的行為很多,而這個Campaign卻將街區變成了商店,用很小的成本給救助對象最大的尊嚴:他們不是在接受贈物,而是像在shopping一樣,“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同樣,還有博報堂的YAHOO3D打印機案例等。
跨界融合:這里的跨界我理解成為傳播元素的跨界與傳播手段的跨界。傳播元素的跨界是指時尚、娛樂、音樂等內容與品牌內容的融合;而傳播手段的跨界類似多屏互動,根據消費者接觸到的傳播載體,讓他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接收器打通,通過移動互聯等數字技術實現消費者品牌的多維度感知體驗。最后總結下,10年前,上海人買東西扎堆去南京路、徐家匯、五角場等傳統商圈,F在呢,可以網購,可以去大賣場,可以去萬達廣場或其他興起的購物中心,或者去自己心儀的社區小店。商圈從地理和時間上,都被碎片了。你知道的是,消費者最終確實買了東西;但你不知道的是,他在什么時間什么狀況下已經把東西買了!總之,營銷行業人士需要改變觀念了:如今消費者對推送的廣告興趣不大,也沒什么需要,真正需要的是提供服務給他們。
本文來源于南京宣傳片拍攝制作公司---創藝享傳媒,專業的影視廣告,宣傳片制作。如果您有宣傳片制作需要或疑問,歡迎致電 025-66035229 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