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品牌大而不亂,不要老想“一招鮮吃遍天下”,不要過渡延伸一個品牌。根據你所經營的產品種類,應該合理采用不同的品牌,并做到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的相互協調、主品牌和副品牌的相互協調、戰略性品牌和非戰略性品牌的相互協調,進而使每個品牌的定位對生意發揮最大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勞斯萊斯的母公司是寶馬,但寶馬并沒有把自己的LOGO強加于勞斯萊斯上,而且也沒有因為勞斯萊斯被他們所有而把“終極駕駛體驗”的定位復制過去。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勞斯萊斯作為超豪華轎車的典范,其“至尊高貴”、“皇家感受”的賣點變得更為突出,“駕駛樂趣”就變得無關緊要。大家想想,有幾個富豪因為“好開”、“好玩”而買勞斯萊斯呢?當我們的企業經營很多品類產品時,品牌到底如何定位?尤其對大品牌而言,如何讓它“大而不亂”?
1.賣點不等于定位
正因為很多人,在“定位”和“賣點”之間混淆,把它們看作一回事,導致一個品牌旗下的一個品種一個定位、一個品類幾個定位,最后變成一個品牌少則七八個定位,多則十幾個定位,消費者根本搞不清楚他們到底在“賣”什么。從而,一個好端端的品牌也就失去了定位。
那么,定位到底是什么?賣點到底是什么?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差別?
定位,一定要講一個概念:包容性。
也就是,定位必須有效覆蓋這個品牌旗下的所有產品,否則就不能成為定位。而賣點就不同了,它的使命主要是把那個產品賣好,不需要太多的包容性。所以,定位和賣點的區別是:定位肯定是賣點,但賣點不一定都能成為定位。通常情況下,只有一個賣點才能有幸成為定位。
2.避免定位的“不疼不癢”——要有“殺傷力”
在現實營銷活動中,當我們好不容易分清楚“賣點”和“定位”之區別時,緊接著就會遇到另外一個麻煩,即:為了找到一個具有“包容性”的品牌定位而陷入定位“不疼不癢”的陷阱。比如很多企業所倡導的“夢想”、“快樂”、“關愛”等定位最為典型。如果你問一下消費者就會發現,幾乎沒有一個消費者為了產品這些定位而買這些產品。
品牌定位的使命是什么?就是要給企業帶來持續的生意,否則就不需要它。這就引出了另外一個話題:定位一定要有殺傷力,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產生深刻而深遠的影響才行。
3.當定位的包容性失效時——停止延伸
對品牌定位而言,“包容性”和“殺傷力”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現實營銷活動中,這兩個因素往往會對立起來。也就是說,品牌定位的包容性好,殺傷力就會下降;殺傷力高,包容性卻受限。當一個品牌陷入這種困境時,又該怎么辦呢?
最佳的解決方案不外乎在品牌架構上做文章。也就是說,當你的品牌定位的包容性不能再有效覆蓋你要做的品類時,這個品牌就應停止延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