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有的村支書直接說村里忙得很,別來了。”任克勝說,雖然有些沮喪,但他總覺得農村公益電影放映仍有不小的市場。于是,他一邊堅持到農村放電影,一邊展開調研。“我就想知道老百姓心里對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咋看。”任克勝說。農村電影市場依然不小,關鍵是挖掘需求、提升服務,“還放啥電影啊,又沒多少人看”“片子太老舊了,電視上都看過了”……近幾年,由于社會文化娛樂方式逐步多元,農村公益電影觀影人次越來越少,甚至,取消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的聲音也不絕于耳。“我見過人山人海看電影的場面,也經歷過一場電影三五個人的蕭條。”山東安丘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員任克勝一度覺得自己可能要失業了。不過,2013年9月起,山東省試點農村公益電影標準化放映讓他重燃希望。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如何實現標準化?怎樣滿足農民需求?請看調查。
“俺們整個村都種大姜,你要是放點如何種大姜的片子肯定不少人來看”“放點孝老敬親的片子,農村不贍養老人的問題比較突出”……任克勝說,農民群眾提出選片建議,說明農民群眾對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是有需求的,“關鍵是如何挖掘真實需求。”一些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通過調研發現,農村電影放映不力有客觀因素的影響,但服務標準缺位,尤其是農村電影工作者服務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等主觀因素是主因。農村電影只有放映場次一個考核指標,只要放出來就可領到放映補貼,于是出現了放映設備不達標、放映節目不對口、放映前不做宣傳等問題,甚至存在白天放映、家中放映等套取補貼的違法現象。
“農村公益電影作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山東新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總經理凌延榮說。為此,山東提出標準化放映,來一場農村公益電影的“供給側改革”。通過標準化放映來界定,山東從人員、設備、片目等7個方面提出規范性考核要求。“重點突出映前宣傳和現場規范這兩個環節,這直接關系到來觀影群眾的多少。”凌延榮說。2013年9月,安丘作為標準化放映的試點,任克勝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前不久,記者跟隨任克勝到安丘市凌河鎮大路村體驗了一次標準化放映。當天上午一上班,任克勝便打電話給村委,一再叮囑村支書先通過村大喇叭宣傳。下午3時30分,任克勝開著放映車到了大路村。“這比過去要提前兩三個小時。”任克勝說著,就開始走街串巷發放宣傳單、張貼海報。“以前是丈人考女婿,今晚我們看女婿如何考丈人,今晚播放《考丈人》……”車載喇叭、身上的小喇叭一遍遍宣傳著。一個多小時后,任克勝開始張掛銀幕、架設音響和放映機器。天漸漸黑了,村民們從四面八方聚集過來了。“今晚粗略數了數,差不多有200人。”任克勝說。當天晚上放了一部科教片、一部故事片,待片尾字幕播完,任克勝才關機。
放映設備上安裝了監管模塊,銀幕掛得是否符合標準、周邊是不是有群眾觀看、播放影片是否完整,都會實時拍照傳到山東省農村電影數字放映工程服務監管平臺。據監管平臺負責人岳遠記說,各級電影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在平臺上實時監管,對發現的不規范或違規放映進行糾正;在放映結束48小時之內,對違規放映場次進行“作廢”處置。“放映場次作廢,也就拿不到補貼了。”鄒城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經理朱言勝說,在鄒城,觀眾上座率被納入考核與績效掛鉤,也激發了工作人員的宣傳熱情。
在影片的選擇上,以需求定供給。“以前選片只是放映員覺得農民群眾會喜歡啥樣的影片。”任克勝說,現在,到農村放一次電影,同時,向觀影群眾征求意見。朱言勝說,現在鄒城推出電影點播制度,根據每個村的人員結構,滿足個性化需求。前不久,在山東安丘市柘山鎮范家溝村放映《遠離非法集資的誘惑》后,很多村民感慨萬千。“看了這部電影就不會輕易上當受騙了,你們要多播放這樣的影片。”村民范玉堂說。
此外,開展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活動享受政府專項資金補貼,每場補貼200元,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向上浮動。2016年,全省用于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補助資金達1.35億元,其中省級財政投入8000多萬元,各市5000多萬元,部分地區已將單場場次補貼提高到230元。據凌延榮介紹,標準化放映實施后,觀影人次增加了幾倍甚至十幾倍。根據山東省廣電部門統計顯示,2016年,全省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有效場次達到近83萬場,觀眾達1.1億人次。全省共作廢萬余場,鎖機暫停放映31臺,取消放映資格8人,有效震懾了放映不規范行為。除了豐富文化生活,朱言勝介紹說:“我們還與多個政府部門合作,利用每次放映前三分鐘公益宣傳時間,播放食藥品安全、防集資詐騙、惠農政策等方面的宣傳片,讓群眾了解各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