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攝影,我們不要只看攝影本身,更應該看到生活的本真。有什么樣的生活體驗,就會有什么樣的作品。我的身邊就有好多東西可以去拍,可以拍上班路上遇到的人,可以拍上班的同事,可以拍經常到你辦公室來澆花的物業工人、可以拍窗臺上的花朵,下班了又可以拍下班路上的人、回家可以拍自己家的孩子。
這個時代,我們不缺漂亮的照片,缺的是成組、成系列、成思想的照片。我們要做的就是更專業一些。我覺得,在全民攝影時代,我們更加需要提倡這種攝影專業主義。其次,還要具有專題意識。有時候一、兩張照片無法表達清楚一件事或者一種觀點,只有以專題的方式呈現,你的照片的意義才可以更好實現。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具備編輯意識。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照片,沒有經過編輯時看上去非常一般,可經過編輯(照片的組合排列、圖片說明等)之后就非常出彩,能被很多人記住。所以,攝影人如果具備一點編輯的意識和能力,你的照片產生的影響可能會更大。攝影作品關注的都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社會熱點,其作品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贊嘆。本書的評論文章均選自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學者、批評家的力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適合廣大紀實攝影愛好者和職業攝影師學習參考。
一個真正喜歡攝影的人,其實是很幸福的。在他眼里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一幅幅畫面。因此,他不會去為選擇題材大小而煩惱,不會因為不能去拍重大事件、不能去拍知名景點就放下手中的相機。但是反觀我們周圍的攝影家,是否真正重視自己眼前的題材?這是值得反思的。你的作品否足夠重視生命和發展?是否足夠尊重攝影語言的獨特表達?是否對大時代大發展有足夠的反思?當下可拍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拍也拍不完。這些年中國大地上攝影比賽頻頻,看上去有點熱鬧,其實跟國外比還是有一些差距。中國題材是西方攝影師的一個熱點,已經持續多年。
我覺得,攝影愛好者要放棄那種“惟創作論”的想法,創作目的性要少一些,可以多拍跟你有關的東西,這樣,你的照片更容易傳遞出去。2013 年6 月,汝南高中操場上,一對學生情侶相互依偎在一起。緊張的高中生活使學生們大多一心投入到學習上,平時很難在校園里見到學習之外的更多景象。但在高考面前,同學們各自走向不同人生的時刻,那些潛藏在內心里的惆悵與激情,終于萌發了……2014 年4 月24 日,距離高考還有43 天,早上六點剛過,駐馬店高中的豆豆正在抓緊時間吃早餐,趕著到校上課。上初一的表妹芊芊期中考試,也要起早,睡意朦朧、哈欠連連的她被強行拉了起來。